分类归档 小道消息

通过wadm

Readhub 的一个能力, 知道的人很少

Readhub 是无码科技一个实验性的产品。这个产品有个比较特别的服务,Readhub Pro,很少宣传。


通过这个服务,可以 {订阅} 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动态、产品动态、人物动态、媒体报道、事件追踪……订阅后,会收到一条很克制的通知信息,通过服务号进行的推送,如下图所示:



我个人认为用起来还挺便利的,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自卖自夸一下。


比如,可以订阅 TikTok 相关的动态、微信有关的信息、腾讯公司的动态、罗永浩的相关资讯等等。


对我而言比较有用,或许对少数对资讯有要求的人,也会有点参考价值。因为维护的成本问题,这个服务会收取一点点费用,价格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一天一毛钱而已,一毛钱现在能买到什么?


我计算过,如果能有  100000 人常年的订阅,差不多就可以让这个项目稳定的运营下去,但这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只会一直的亏损。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下面的二维码或点击 {阅读原文} 看看。



通过wadm

东西买贵了,自己很闹心?

经常看到有人买到了打折的好东西,省了钱,还闹心。为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 iPhone 11,官网上最低配置的价格是 5499 人民币,有的人在网上一些渠道买,4999 到手,便宜了不少是不是?过了些日子,一看,居然有人 3979 买的。然后就不高兴了,觉得自己「买贵了」。


明明自己已经少花了钱,看到了更优惠的价格,反而会不开心,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


我一般会这样劝:如果自己是心仪的东西,早买早享受,早发挥价值。要么你换个角度想,同样是一件东西,如果你充分用出了价值,那么,即使你比别人多花了一点钱,也很划算。


比如,你买了一台苹果笔记本,发现你朋友在网上买同样配置,比你便宜 500 块。但是他买回来除了玩游戏不干别的,而你,是拿电脑用来工作的,用这台电脑赚了不少钱,物尽其用。那么,你「多花的」几百块,想一下是不是无所谓?


有些东西,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降价。比如电子产品,因为摩尔定律的存在,同样的钱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 18-24 个月翻一倍以上,也就是说同样配置的电子产品,过一段时间价格必然会降。但是,先体验使用上新产品,得到的收益和心理感受是不同的,这一点一定要考虑进去。


有些读者看了我上面的解释,可能有个疑问:等等,你说 iPhone 11 有卖 3979 的?不到 4000 ?是你随口说的,还是真有地方这么便宜?


拼多多正在做百亿补贴节,从 6 号到 8 号,补贴双重加码,全类目不限量。我看了一下,iPhone 11 已经降到 4000 以下了,确认。而 AirPods Pro,价格是  1380,感人。Switch 动森版主机 2899 元,简直疯了。要知道前一段时间 Switch 网上断货,加价都不好买,有朋友为了让女朋友能玩上动物森友会,买了一套花了 5000 多。


其实在网上买东西,真的担心买贵了话,可以到百亿补贴里先搜一下,不在拼多多买也没事,看看上面价格多少,一般来说,拼多多的百亿补贴的价格,也差不多是该时间段全网……低价(省略掉一个字,这个字不能随便说,大家都懂的)。


我最近在百亿补贴里买了几瓶山崎威士忌。山崎 12 年,山崎 18 年,价格都挺好,买了送人很不错。不过这个我一般不想推荐,因为怕推荐之后,我自己就肯定买不到了。好在这次我已经提前下手了。


我在百亿补贴里用「山崎」作为关键词搜了一下,发现现在还有一款三得利梅酒,价格很划算,买几瓶在周末在家里自己喝点很不错。


说起酒,还有獭祭,二割三分,曹政之前也推荐过,我就不多说了。这个买了不会错。


酒这个东西不能多喝。只是我这个年纪,有时候朋友过来,拿出瓶酒来,喝上一杯,哎呀,顿时气氛来了不是?


闹心啥?喝酒喝酒……


多用用搜索,一般人儿我可不告诉。



题图:Ikonimages/高品图像


点击 {阅读原文} 也可以直达百亿补贴现场。

通过wadm

小孩子暑假在家可以玩点啥?

小朋友们全都放暑假了。


朋友圈里已经看到不少家长们在诉苦。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大部分小孩子这个暑假只能待在家不能出去玩儿,不像往年还可以参加个暑期班夏令营什么的。


作为家长,有不少人想的是让孩子在暑假里也能多学点知识,但自己呢,不但教不了孩子,又没那么多时间陪他们,稍有放松,又担心孩子把时间都花在玩手机玩电子游戏上,万一沉迷了咋办?如果非逼着孩子在暑假在家里学习,孩子又未必有兴趣,放假了,人家想的是玩儿,有谁小的时候不整天想着玩儿呢?


众所周知,好的学习方式是能寓教于乐,也就是如今所提倡的游戏化学习,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边玩边学可以发现孩子的天赋,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提起游戏,有些家长难免会有负面看法,不过,游戏,并不都是洪水猛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以游戏来说,游戏是怎么研发出来的?游戏的代码是怎样的?如何设计游戏素材,引导孩子去研究发现这些隐藏在游戏背后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相信我这个年龄的很多朋友小时候都要拆过钟表的经历,为什么这么做?对钟表的结构好奇,虽然几乎都是把钟表拆坏了安不上,在那个经济不富裕的年代,这甚至算闯了祸,但心里有了一个好奇的种子,对机械也就产生了兴趣。


我所认识的优秀的程序员,不少人都有小时候玩 Apple II 电脑的经历,或是很早就有接触个人计算机的环境,因此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走向编程之路的人大有人在。但回想起来,当时也有家长不允许孩子接触这些,认为那是不务正业。


有些观念应该随着时代而更新。编程这种事情,以后可能真的会正式走入课堂。科技部此前发布了 2019《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鼓励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与其将来不得不枯燥的学,还不如现在就让孩子们从玩中学习,探索。


有些家长朋友会说,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那么早,也不能立刻深入掌握很多东西啊。接触的早并不会让孩子们立刻成为某方面的少年天才,但是,最最重要的是,在心里留下来一个兴趣的种子,以后就有机会生根发芽。


以前家长一听到游戏,情绪多少有点复杂。担心孩子只玩游戏不学习,玩游戏并不都是坏事,我反复强调游戏能够给孩子更多主动学习的动机,关键还要看玩的什么类型的游戏。Apple 公司推出过在游戏中感受编程乐趣的 Swift Playground,知名游戏厂商育碧也针对被玩家称为「旅游模拟器」的《刺客信条》专门为孩子开发了教育版本,不打架,只观光,在游戏中游览名胜古迹,还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与各种知识。


这个暑期里,腾讯游戏联合旗下青少年业务,共同打造了一场多姿多彩的「乐学探索季」,希望从兴趣培养入手,以有趣的交互、生动的场景和丰富的内容赋能青少年学习成长,鼓励孩子们发挥好奇心与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能力,为成长注入更多可能。


腾讯游戏此次整合了腾讯扣叮罗布乐思以及《画境·长恨歌》等数字内容产品,加上腾讯成长守护平台、腾讯企鹅辅导等教育内容资源,满足孩子与家长在暑期的不同需求。


腾讯扣叮是一个青少年编程教育平台。由北大、中国电子学会与腾讯联合打造教研体系,课程由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市十一中学等专家老师共同研发,适用于 6-18 岁全年龄段青少年。「乐学探索季」期间,腾讯扣叮推出了「Fun Coding」游戏编程课,与其他编程课不同,腾讯扣叮以游戏编年史为脉络,通过可视化、故事化的学习方式,让孩子零基础也能轻松快乐地掌握复杂的编程语言。


家长朋友们可以让适龄小孩子体验一下这个「Fun Coding」课程,掌握编程的基本理念,会对今后的成长很有帮助。多尝试,没有坏处。


罗布乐思(Roblox)则是一款风靡全球的数字化创作工具。通过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认证,以及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标准认证,并与弗吉尼亚功能游戏研究院(VSGI)合作课程开发,帮助青少年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乐学探索季」期间,罗布乐思推出线上数字创意展,希望让更多孩子看到来自同龄人的独特创意想法,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将创意火花付诸实践的乐趣。

 

腾讯游戏和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画境·长恨歌》于乐学季期间上线,其改编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叙事长诗《长恨歌》,以「改画」「作画」「寻画」三种极具东方美学的解谜玩法,用游戏化的体验让更多青少年接触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当然,也有必要提醒的是,即使不能出门远行,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也同样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祝各位朋友家里的小朋友,都能度过一个愉快并且有成长的夏天。




题图:Radius Images/高品图像


最后,建议各位家长朋友看一下腾讯游戏乐学探索季的视频介绍:



点击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关于乐学探索季

通过wadm

谈谈 TikTok 这事儿

TikTok 在美国遇到了大难题。


不过,这个事情跟大多数读者无关,因为大家都不是 TikTok 的用户。TikTok 是抖音的海外版,并不对大陆用户开放。字节跳动也不是上市公司,网友也不太可能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


这事虽说和网友没关系,但是不少人仍然很着急,至少媒体比字节跳动的员工着急,甚至比张一鸣还着急。


张一鸣是不是这个事情里最着急的人,我可不知道。因为,字节跳动背后有不少资本雄厚的投资机构,这些机构的背后还有各路利益关联方。这些力量能调动的资源太大,以至于我认为目前外界看到的都是表面信息。


为什么每次都是路透社出来放消息?不排除是 TikTok 方面给媒体投喂的饲料,试探外界的动静,以便在多方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看一下 TikTok 海外聘请的高管团队就能知道,人家并不是吃素的。


之前有消息说,TikTok 可能以 500 亿美金的价格卖掉。不了解字节跳动在疫情期间获得的用户增长,但这是个相当可以的价格,并不是网友理解的贱卖,还是个基于市场规则的商业操作,也不是所谓的强买强卖。毕竟,你有不卖的可选项,并不是直接就给你没收了。


即使卖了 500 亿,跟我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不过,为什么不可以有一毛钱的关系呢?如果我写一篇付费的评论文章,这不就至少有点关系了么。之所以付费,也有个目的是隔离不必要的杠精,避免麻烦。


通过wadm

拖延症带来的人生遗憾和生活风险

闲聊的时候问过很多人,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潜力巨大?


最多的回答是:在 Deadline 面前。


Deadline,最后期限,也是一道生死线,在压力的驱使下,人会爆发出无限的可能。


大学时代,期末考前一天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好像 24 小时就能学完一学期的内容。


工作以后,每次产品上线前,项目交付前,加班加点通宵熬夜地干,也能用最短时间按时完成任务。


有些人,尤其是拖延症患者,坚信,Deadline 是第一生产力。


尽管结果可能是以低分飘过,Bug 频出,但最后期限的存在确实帮助我们建立起了秩序感,让事情可以按照计划一步步顺利执行。简言之就是有条不紊,一切尽在掌握中。


然而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一个截止日期的,比如创业,健身减肥,看望家人……


这些事情没有人给你设定一个必须完成的时间,此时「Deadline 是第一生产力」的人生信条也就不起作用了。


但这类事物的拖延,造成的影响可能比「未完成的作业」和「搞砸的项目」更加严重。

 

因为我们不做,也没有任何人来指责我们,所以可以无限地拖延它,甚至一度把它忘掉。


但突然某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已经错失机会或者没有时间了,于是陷入漫长的内疚之中。


想自学一门新技术,却在入门就选择放弃,而心仪的工作正好需要这个技能,最后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办了一张健身卡后,就再也没进过健身房,只能看着日渐凸起的肚腩和指标异常的体检报告叹气;


看了一部讲述亲情的电影,下定决心要和家人多联系,结果隔天就忘了,等亲人离去才后悔陪伴太少……


人生就是一场倒计时,每天都有可能成为 Deadline,也许在某个猝不及防的日子里,许多事情就仓促地到此为止了。


到那时,你才发现,那些来不及做的事,没开口的话,再也没有机会补救。


周末,听完一个朋友的故事,心情一下就跌到了谷底。他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到了中层,收入高的代价就是忙得天昏地暗,到处出差,住酒店的次数比在家还多。


不久前,家人确诊了癌症,为了弥补过去缺失的关心照顾,他决定辞职陪伴。


在花了 80 多万后,家人还是去世了。


吃了 5 个月的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存款和借来的所有钱;第 6 个月,他把家里的车卖了,下一步就卖房子了。他也想过众筹,但是怕被人说明明家里还有一套房子,凭什么众筹。


做了这么多的努力,仍然不能阻止癌细胞转移到更多器官,最后人走了,纪念日的礼物还没送出去,环游世界的梦想还没实现,只留下痛苦的亲人和积蓄清零负债累累的家。


生活就是这么的残酷无情,在我们都安安静静地过着日子的时候,突然一个暴击把一切都划破了。

计划表上的事情不会等你慢慢实现,人生无常才是生活的常态


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那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的几率砸在自己身上,自己有没有感到遗憾和后悔的事儿?


最大的担忧也许就是家人未来的生活。


不敢想,万一哪天倒下了,如此高昂的治疗费用花出去,年迈的父母如何安享晚年,年幼的孩子如何完成学业,孤身的伴侣如何支撑整个家庭?


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已经参加了城镇医保或者新农合,因而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后方无忧,但是大病面前,你会发现医保是完全不够的。


医保有起付线和封顶线,实际情况是:高不报、低不报,中间部分报。


而报销范围内的药品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药 100% 报销,乙类药部分报销,丙类药一点不报销。像进口抗癌药、靶向药、新特效药都属于丙类药,只能自费。


谁都不希望意外发生,但生活不是剧本,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唯一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


所以在这里严肃的给大家提个醒,加强保险配置意识,不要觉得这是广告,等灾难发生后才想起救命稻草就来不及了。


可以这么说,没保险的家庭就像一个脆弱的玻璃球,遇到冲击整个家庭就碎了。而有保险的家庭就像是一个皮球,即使被打压也能够弹起来。


但保险不能胡乱买,不像衣服一样尺码合适随便穿,保险本身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必须做到量身定制才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家年收入 50 万有房贷,他家年收入 30 万无房贷,两个家庭的保障需求就不可能一样。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买保险,往往是钱花了不少,最后风险也没挡住。身边出事理赔才后悔的案例,见过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了。


为了避免大家掉进保险的坑里,今天再次给大家推荐水星保平台。他们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做广告,只站在你的角度量身定制保障方案,比传统结构节约 30-50% 保费。


他们敢于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专业人员提供过硬的优质服务,再辅助人工智能来量化家庭保障缺口。


极端风险下如何维持家人原有生活?看病怎么做到不花一分钱?大病造成的收入损失如何弥补?等等疑惑,全都做到有理有据,清清楚楚。



把水星保的服务推荐给身边朋友,他们体验后都说好,各种规划很详细,专业耐心,也没有喋喋不休的骚扰。像产品对比、健康核保这些买保险的痛点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解决。

为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沟通后争取到 200 份保障规划服务,原价 699 元的服务现在免费给到大家体验一次。希望大家不要错过,早日给自己和家人一份安心。


再次推荐,限时 200 份免费福利报名方式如下:


小道消息读者专属福利



关注公众号水星保
发送暗号
小道消息+你的手机号码

即可
免费获得价值 699 元家庭保障规划三份

长按发送
小道消息+你的手机号码

这份价值 699 元的保险规划服务包含:


1. 三份量身定制保障方案,自主选择最合适的家庭保障规划。


2. 财务风险分析——全方位梳理家庭财务状况,并提出规划建议。
3. 产品深度解读——货比千家,只选合适的,中立客观,不吹捧瞒。
4. 提供 N+1 服务——全面检测已有保单值不值,及时退保止损。

这次 200 个免费名额,数量有限。第 5 次推荐了,每个报名用户都能获取 3 份易理解、能操作、可落地的专属保障方案。

希望,每个人都能给家庭财务风险做一次全面的评估。

我更希望,在全面的健康评估和财务审视之后,你们得到的不仅是风险保障,还有最重要的——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

报名方式二
(长按识别二维码领取,前 200 名免费)



题图:Ikonimages/高品图像


 {阅读原文报名领取价值 699 元规划方案 3 份
通过wadm

再谈高考志愿的选择

在知识星球里收到不少关于怎么选志愿的提问,这些问题也都还算比较典型。


虽然之前那篇 高考填志愿怎么填,选什么专业有前途?没多少阅读量,还是忍不住再写一篇作为补充。


这篇文章先尝试向准大学生们以及家长们解释一下,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相关的专业以及未来的可能性,然后再讨论一下学医和师范院校的选择。


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相关的专业,是个很宽泛的东西。可能有些家长看现在互联网比较热门,毕业好找工作,找到工作薪水较高;或是高考生对各种创业故事心驰神往,羡慕白手起家的互联网英雄,于是,就有不少人来问,应该报考具体哪些专业。


先纠正一个错误的认识,打算搞计算机不等于必须要去学编程。将来要进互联网公司工作,也不是非要靠着自己的编程技能。以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或阿里巴巴为例,只有一部分岗位是做编程开发工作的,还有很多其它的工作岗位,比如,做设计的、做销售的、做财务的、懂法律的、做人力的、做行政的……甚至保安的岗位也有很大的需求。


这些岗位分门别类如此繁多,就是中国再大的大学,也不能培养出「对口」的各种岗位。


有人说,文科生以后能进阿里这样的大公司嘛?其实也没问题,你写作能力足够好的话,可以去做文案工作,还可以去做公关嘛。实在不行,未来或许可以做自媒体,如果四年后还有自媒体的话。有人问,女生适合编程嘛?对编程不感兴趣能进入互联网工作么?没问题,可以去学图形设计,学动画设计,以后当然也有机会进入这一领域。


要了解一个学校开了哪些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我相信今天的考生可以很轻松的查询到相关信息。如果你最终没有进入到这些专业学习,也不影响你将来的职业前景。


有些家长并不知道的是,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后会改行。但是,所学的专业,最好能比较容易跨到其它领域,比如数学、统计学这类的专业,要改行到计算机领域去工作,就多少有一定的优势。


现在几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获得一部手机,一台计算机,随时随地上网,可以找到任何一所大学的授课教材,甚至可以找到顶级大学的教授讲课的视频资料。这在 20 年前,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


如果你掌握了一种或更多基础的能力,加以一定的实践,就可以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什么是基础能力?就是那些人人都应该会的能力,比如听说读写,是基础能力。


在大学里能在头脑里形成科学的素养,也很重要。要不,上了四年,脑子一团浆糊。


一般而言,你现在看到的热门的工作机会和方向,等到你毕业后,可能就不是热门了。


比如,这几天有个新闻说,某个考生,之前考上了清华,因为专业不是他想上的人工智能(AI)专业,复读,一年还是两年后,这次被清华 AI 相关的专业录取了。这样的行为,在大多数行业从业者看来,这其实挺脑残的……或许家里人也不太了解行业的趋势和发展。必须要强调的是,我尊重这个考生的个人选择。


其实本科阶段,你是不是进入到纯 AI 专业里,没什么大的影响,到了博士阶段还有数年,能做出点突破的是数年之后的事情。况且,这些热门的专业,本科阶段师资力量未必那么好,更多的学校不过是套了一层壳儿,什么热门开什么专业,换了个名字而已。


这两年,热门的专业是 AI,以前还曾有过的热门专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都是一些很虚的专业。因为,这些专业对应不到一个行业的整个领域,一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是很复杂的,并不是读了一个专业就能做这些领域里最重要的事情。顺便说一下,我上学的时候,热门的专业之一是生物技术,一直到现在,也没怎么热门起来。


当然,前面提到的那位考生是特例,毕竟人家报考的是清华。咱们大多数人,都在二本的好专业还是一本的一般专业之间纠结呢。来问我的,大部分都是替普通人家的孩子问的,咱们普通人,就做好普通人的事,学点真本事,要不跟那些北大清华的有啥区别呢?


我这几天,看到不少老同学在转发我大学母校的招生简章。说实话,我对所谓母校感情不深,而且一般不会向其它人推荐。说起来,学校也不是太差,综合排名能到国内 40 多名到 50 名之间吧。


我上学的时候,特讨厌的一点是,学生宿舍限电,不止是限制供电时间,正常用电的时间里电压也不够,不知道哪个王八蛋做出来的规定,这导致在宿舍里根本不能用电脑。


现在学校里或许条件好一点,但因为这一点,我一直也不会原谅这所大学。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其根源是,这所大学的管理理念是僵化的,短视的,这会影响到大学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去图书馆借书,但图书馆的很大比例的图书不允许本科生借阅。号称几百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如果不给人借阅,等同于保存了一堆砖头。


一个年轻人,在智力和体力都最好的时间点,如果身处一个僵化的环境里,无疑是一种悲哀。


我说这个案例,是要向准大学生强调,你要去一个开放的环境,不要去僵化的地方。


首先,城市要有活力,一个更为开放多元的环境,自然会对你输入更多的信息。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想必有不少人想报考医学院校。但是,也有人调侃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其出发点是医生工作强度大,动不动遇到医闹,医生在从业的前几年里待遇也不高。


即使不考虑疫情的影响,从更长期的时间看,从事医学领域也是一个有累加效益的选择,越到后面,收益越高,社会地位也会更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个并不差的选择。


其实很多人还没考虑到学医的另一个潜在受益:有可能建立一套科学的理念。当然,我说的是现代医学,不是说传统医学。学医的人转向其它领域也容易一点。


师范院校,也可以是很多考生的选择。毕业后去从事教育行业也不错。至少在当下,中国的教育资源还是稀缺而且不匀衡的,这会带来商业机遇,对人才也有一定的缺口。


我毕业于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这么多年看下来,我那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学们,工作生活都挺开心的,多少也有一点参考。


选择,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选择机会不多的情况下。


年轻人们,欢迎来到现实而又冷酷的社会。




题图:Trina Dalziel/高品图像


前面提到的知识星球,提问免费:



通过wadm

一款很疗愈的小程序

长期伏案工作,或是整天刷手机,是不是时常感到脖子很僵硬很酸痛啊?


推荐一款小程序:动动脖子 ,拯救你的脖子,预防并远离颈椎病。



我相信大多数人对自己颈椎问题的重视都不够,也并不了解颈椎病带来的危害都有哪些。除了颈部僵硬和疼痛,颈椎带来的身体问题非常多,比如可能引发头痛,可能会有手部或腿部的麻木或是刺痛……


至于小程序的使用方法,或者说是玩儿法,很简单:打开小程序,按照提示,摄像头定位到你鼻尖后,上下左右晃动脖子,消除掉泡泡即可。第一次打开小程序可能有点直觉上的陌生感,但一旦玩起来,会觉得还挺有意思。


目前我的成绩:



有必要强调的是,动动脖子小程序并不存储你的人脸数据,只是为了只是为了捕捉到你的动作并确保其准确、有效而已。再说,微信也不允许小程序开发者存储这样的隐私数据,这一点大家大可放心。


像我们这样关心你身体健康,产品还不收钱的,如今可真不多了,你要珍惜。




题图:TPG/高品图像

通过wadm

关于体检的不完全建议

时不时的有网友留言让我谈谈体检这个事儿。留言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从问题内容上看,有些网友对体检的重要性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然后是不知道或不了解针对不同年龄段体检项目的侧重点。


我的公众号读者大多是年轻人,就职的公司或工作单位每年基本上都会组织体检。因为不需要自己花钱,所以都不怎么认真对待。甚至有些人一拖再拖,不去体检。


我们公司从成立起,每年会统一购买体检服务,购买洗牙服务,但到了年底统计,还是有人没去。浪费了钱是事情,可一旦身体有状况没及时发现,就可能带来更严重后果,所以我总是会时不时的唠叨几句,要大家抓紧。


有不少人偏执的认为体检毫无用途,还有他们的理由:经常看到别人说,做了体检了,怎么还是半年后得了癌症,或是突然得了什么大病。这样体检的作用在哪里?这不成了心理安慰了么?


不要把体检和就医看病混为一谈。


从技术的角度看,体检的一个目的是建立身体的基准数据,分析既定时间内的身体变化,尽可能发现风险。然后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降低风险,确保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很多身体健康的人,体检后没发现问题,再正常不过,但绝不等于白花了体检费。


公司集体采购的体检项目往往都只是些常规项目,很少有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特点加入特别体检项。以前我每次去体检,都会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单独加几项检查。比如,我做过 C13 的呼气检测,排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建议每个人都至少去做一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举个例子,有些家庭,老少三代住在一起,长辈帮着带小孩子,如果老年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大概率事件),传染给小孩子怎么办?


重点说说不同年龄段的人体检相关的注意事项。


对于中青年男性,尤其是上班一族,有吸烟史的朋友,在常规检查之外,有必要重点做一下胸部 CT,只做胸透检查是不够的。然后做一下心脏彩超,如果之前没做过的话。


对于年轻女性群体,有必要做一下宫颈细胞学检查(TCT),30 岁以下女性每三年做一次检查。30 岁以上女性建议每隔几年做一次 HPV 筛查。如果你从来没做过相关检查,那么你就不要等了,马上行动起来。年轻女性,还应该重点检查一下甲状腺功能,青年女性是甲亢高发人群。


对于中老年群体,肿瘤筛查必不可少,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肿瘤是非常典型的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增加,患病几率增高。前面提到的幽门螺旋旋杆菌检查,也是有必要的。


前面重点提到的几项,如果在体检的时候临时单独加上去,你可能会发现特别贵。如果出于经济的考虑,要给家里人买体检服务,最好是通过网上购买,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多的检查服务。


有人说,拼多多不是搞百亿补贴嘛,如果也有体检服务就好了。其实,百亿补贴里还真有,美年大健康的体检服务,全国 400 个网点通用。


点击直达:体检套餐一


适用人群:中青年上班族抽烟族


为什么值得推荐?百亿补贴价 ¥735。免费升级 350 元的胸部螺旋 CT,送 200 元心脏彩超,对比了一下此刻在售的其它电商平台,优惠了 345。


注意,这个套餐买了之后,如果没去体检,可以免费退款。


点击直达:体检套餐二 


适用人群:中青年女性


为什么值得推荐?百亿补贴价 ¥880。升级 150 元的宫颈 TCT,升级 11 项肝功能检查,送 300 元 HPV 筛查、80 元血流变检测。对比了一下此刻在售的其它电商平台,优惠了 203。


点击直达:体检套餐三 全面体检套餐


适用人群:父母辈中老年


为什么值得推荐?百亿补贴价 ¥635。这个套餐升级 150 元的宫颈 TCT,送 200 元的心脏彩超、80 元血流变检测。对比了一下此刻在售的其它电商平台,优惠了 258。


注意,上面套餐说明,提到了价格信息,请注意页面上的价格信息以商家描述为准,还要考虑到时间变化


有人说,今年都已经体检过了,没毛病,等明年吧。建议你还可以顺便逛逛百亿补贴专区,看看新上架的商品里有没有你想买的东西:




题图:Viewstock/高品图像


上一篇文章没广告,你们说不适应,但是我知道,当我带货的时候你们又要抱怨了 🙂


通过wadm

喝到放心牛奶的人生智慧


题图是荷兰黄金时代绘画大师维米尔的名作 The Milkmaid,这副画大约创作于 1657 或 1658 年,可见荷兰劳动人民在那年代日常就喝牛奶了,是穷人的蛋白质摄入来源。中国人逐渐开始喝牛奶,则是二十世纪初年的事情了。但也要看经济发展情况,想起来,我小的时候都没有牛奶可以喝,要不还能长高一点儿。


关于牛奶的历史,要更为久远,但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找到相关信息,不赘述。


这几天,社交网络上网友又开始关注牛奶的事情了。喝上一口放心奶,还真需要花一点心思。


从技术层面看,网友争论的一个点是生牛奶,标准名称叫「生乳」,涉及到两个关键词,蛋白质含量与菌落数量。2010 年 6 月 1 日起,新的标准,指 GB 19301—2010,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 100 克含 2.95 克下降到了 2.8 克,作为对比,发达国家这一标准基本在 3.0 克以上。生乳收购的新标准则是每毫升菌落数量放宽到了 200 万 CFU ,之前则是 50 万 CFU。


有些媒体所用的术语有所不同,比如菌落数量和细菌总数,可以认为是一回事。单位也会有差异,有些人说蛋白质的衡量单位用的是 100 毫升。还有些网友不知道怎么以讹传讹,说菌落数量的单位也是 100 毫升,这个则是完全的错误。


所谓菌落数量,是指从奶农那里收的生牛奶的标准。用直白一点的话说,200 万菌落每毫升肯定不如 50 万菌落每毫升的生牛奶好。有读者可能会疑问,为啥奶农挤出来的牛奶质量不太行呢?奶牛生活环境和吃的饲料什么的不行啊。

说起来,2010 年后启用的新标准,确实有点低,在 2011 年的时候,曾经引起过媒体的关注与讨论,但后来也不了了之了。这个标准确实低于美国、欧盟的标准,很多人据此认为中国牛奶不行,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客观的说,国家标准低并不都会引发问题,在讨论牛奶问题上,如果不先明确这一点就没法继续讨论。


其实,这些所谓的国家标准文件,内容非常简单。比如 GB 19301—2010,正文就两页内容。


虽然国家标准低,但是厂商从奶农收购生牛奶的时候完全可以提高标准。比如,稍有点追求的厂商完全可以按照 50 万或 10 万菌落/毫升的标准或是更高标准收奶。查询了一下资料,日本、韩国的牛奶品牌,都是这么干的。低质量的生牛奶人家根本不收。再说了,人家企业的负责任有羞耻心啊,如果生产的牛奶出了质量问题,会出来面向公众道歉,谢罪,更不会把责任推给国家标准。


我国的某些牛奶企业曾宣称收购的生牛奶是按照 5000 菌落每毫升的标准,这个标准已经非常之高了。


反观某些牛奶企业呢,曾经连续出过类似三聚氰胺这样的严重质量问题,面对这么低的标准,他们能用什么标准收生牛奶呢?我想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大家也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如果出了问题呢?借口也好找,这群孙子准要说他们已经遵循了国家标准。

要我说,牛奶外包装上,应该印上这个牛奶收购的时候是按照什么标准收的。这样,也让大家多少心里有点数。不过又一想,印上去的东西也未必可信。


牛奶的质量,涉及国民身体健康,尤其是婴幼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明天,引起大家重视也是应该的。

说这么多,怎么能喝到放心一点的牛奶呢?


不差钱的话,可以买进口牛奶制品。比如你在日本,进了超市,基本上牛奶可以随意选。在国内,喝进口牛奶,买进口奶粉的一个好处是,出了问题可以跟这些企业讲讲道理,他们也能跟你讲道理,而不是直接说你敲诈勒索。


当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一直喝得起进口牛奶,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让孩子吃得起进口奶粉,要不然当年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结石宝宝了。


不能都买进口牛奶的话,可以考虑买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企业的牛奶


这要说起去年的一个新行业标准,是由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修订发布的新行业标准,这个标准是向世界标准看齐的,从去年 11 月 24 日开始实施。与 2010 年之后的国家标准对比,这个标准将乳蛋白率提高到 3.0 克/100 克,菌数总数是每毫升 10 万。当然,这个标准不止于此。总体而言,这是个更高的标准。


前面提到有些企业用 5000 菌落每毫升的标准收购生牛奶,就是中国农垦乳业联盟的某家企业。


或许还有人不放心,谁知道这些联盟企业的牛奶会不会有问题呢?毕竟牛奶这东西即使生产标准很严格,但存储运输过程里也还可能有问题。不止是国内的乳业公司,我们时不时也看到工商部门披露国外进口牛奶质量出现问题,这也是常态,再好的企业也会有产品问题,只是他们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已。


还有一个生活经验:不要长时间喝同一个品牌的牛奶,在不同的品牌之间轮换着喝。即使其中一个品牌有问题,对身体的影响也会降低很多。


这一条对婴幼儿的奶粉使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则。即使是小孩子会挑口味,也不要一直吃一个牌子的奶粉不要一直吃一个牌子的奶粉不要一直吃一个牌子的奶粉。重要的事情得多说几遍。


如果还不放心,干脆别喝牛奶。喝牛奶无非也是补充蛋白质,蛋白质从其他食物中也可以获取,比如鸡蛋,每天吃几个鸡蛋的话,蛋白质也足够。


我相信很多网友和我一样,自从当年出现结石宝宝事件之后,就不再主动买涉事的牛奶企业的产品。但是,我不能肯定的说,从此以后没喝过那些垃圾企业的牛奶。为什么呢?在飞机上,有时候给我这些企业的牛奶,从外包装可以看出来,肯定不会喝。但有时候买其它食品,或是在外面就餐,并不知道那些牛奶是哪家的,比如,在咖啡馆喝咖啡,或是街上买了一个冰淇淋,保不齐商家用的牛奶就是来自那些垃圾企业。而那些低质量的牛奶因为便宜,也让商家更有选择倾向性。


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优质的牛奶会胜出,要看消费者的选择,但有时候,一些中间商家也会有他们的选择。


有些读者说,我喝牛奶拉肚子,是不是牛奶质量不好?以上讨论的牛奶问题,更多是讨论牛奶的品质。如果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换一个牌子还拉肚子,那大概率是乳糖不耐受。不是牛奶不好。有很大比例的中国人乳糖不耐受,我自己就是如此。如果空腹喝牛奶,一定拉肚子。


但是,对乳糖不耐受也可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些人是因为牛奶中的 A1 蛋白质不耐受引起了肠道反应,如果喝 A2 酪蛋白的牛奶,从少量摄入开始尝试,慢慢就会适应。有些人说他去国外喝牛奶不拉肚子,在国内喝牛奶就拉,是不是奶不好?这个很大可能是国外喝的 A2 奶,在包装上有明确显示。当然,对于乳糖不耐受比较复杂,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仅供参考。


喝个牛奶,还这么费心思,难呐,写到这里,不由得一声叹息。




题图:The Milkmaid


生活不易,赞赏喝奶。